甲狀腺疾病是孕產期婦女的常見疾病,孕產期甲狀腺疾病是影響母兒健康的一類重要疾病。為保障母嬰安全,對孕產期甲狀腺疾病的預防與保健、篩查與診斷、評估與分級管理,及時發(fā)現和干預,對于防范不良妊娠結局起到重要作用。
甲狀腺位于甲狀軟骨下方,氣管兩側,由左右兩葉及錐狀葉組成。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,是“人體的發(fā)動機”,能影響人體多個器官的功能,其分泌的甲狀腺素促進機體新陳代謝,維持機體生長發(fā)育及智力發(fā)育。常見甲狀腺疾病有:甲狀腺功能減退(包括臨床甲減、亞臨床甲減),甲狀腺功能亢進(臨床甲亢、亞臨床甲亢),橋本甲狀腺炎,甲狀腺結節(jié)等。包括孕前已經存在的和孕期發(fā)現的。嬰幼兒時期甲狀腺功能低下可導致身材矮小,智力低下,俗稱“呆小癥”。成人甲狀腺功能低下病情輕的表現沒有特異性,典型的可以有怕冷、乏力、記憶力減退、體重增加、便秘、腹脹、女性可有月經紊亂、不孕不育、流產等。甲狀腺功能亢進時,可出現心悸,失眠,易饑餓,消瘦,怕熱,脾氣急躁,腹瀉,可以有眼睛突,脖子粗,手抖等表現。甲狀腺疾病是我國育齡婦女的常見病之一。未經治療的孕婦可能出現妊娠期高血壓、早產、低出生體重兒、甲狀腺危象,心衰等。胎兒可能出現流產、早產,胎兒生長受限、新生兒甲狀腺功能障礙,遠期患癲癇和神經行為異常風險。所有備孕或行第一次產前檢查的妊娠婦女,都應進行臨床評估。甲狀腺疾病的高危人群,如果有以下危險因素:
甲亢、甲減病史或目前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癥狀或體征;
甲狀腺手術史和/或131Ⅰ治療史或頭頸部放射治療史;
自身免疫性甲狀腺?。?/span>AITD)或甲狀腺疾病家族史;
甲狀腺腫;
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;
服用胺碘酮或鋰制劑或近期碘造影劑暴露;
流產史、早產史、不孕史;
多次妊娠史(≥2次);
肥胖癥(體重指數>40 kg/m2);
年齡> 30歲;
中、重度碘缺乏地區(qū)居住史;
1型糖尿病或其他自身免疫?。?/span>白癜風、腎上腺功能減退癥、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、萎縮性胃炎、惡性貧血、系統(tǒng)性硬化癥、系統(tǒng)性紅斑狼瘡、干燥綜合征等。
篩查時間在妊娠早期,最好在妊娠前篩查甲功。
![]()
▍6、得了甲狀腺疾病能懷孕、能繼續(xù)妊娠嗎?
輕癥和經治療后能控制的甲亢,一般不影響妊娠。重癥不易控制的甲亢患者,可引起流產、早產和死胎,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,會加重心血管系統(tǒng)癥狀,甚至出現心衰和甲亢危象,這種情況要謹慎。孕前患有甲亢,建議在甲狀腺功能控制至正常并平穩(wěn)后再懷孕。妊娠期甲減(包括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)可能對胎兒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,因此妊娠期甲減需要積極治療。如果患有甲減,也不必為此過于擔心,一般情況下在醫(yī)生的指導和及時干預下,基本上是可以孕育健康寶寶的。所以患有甲減的育齡期婦女可以懷孕。但是在計劃懷孕之前,一定要先檢查甲功,如果存在甲減,應暫時避孕。孕期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定期監(jiān)測甲功變化,根據病情調整藥量。妊娠期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,腎臟碘排泄增加,以及胎兒碘需求增加,孕婦的碘需要量比非妊娠婦女顯著增加。WHO推薦孕產期婦女碘攝入量為每天 250 μg,我國營養(yǎng)學會推薦孕產期碘攝入量為每天230 μg。對于患有甲狀腺疾病的孕婦,妊娠期應食用加碘鹽。孕產期甲亢患者,仍然可以食用加碘鹽;妊娠期甲亢沒有控制的患者,應適當限制富含碘的食物。碘缺乏和碘過量均有增加甲減及亞臨床甲減的發(fā)生風險。另外,由于甲減患者往往有高脂血癥,因此,孕婦還應限制高脂肪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可以多吃新鮮的水果、蔬菜,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。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高低與甲狀腺疾病的嚴重程度并無直接關系,抗體高并不意味著病情嚴重。檢測抗體的最大意義在于協(xié)助臨床診斷,特別是對于備孕以及妊娠期婦女進行甲狀腺功能和自身抗體的檢測,有助于提高母嬰健康,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(fā)生率。![]()
早篩查、早診斷、早干預對于降低甲狀腺疾病對妊娠及胎兒的影響至關重要。若您有甲狀腺疾病,請及時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進行就診并做到全程配合,不要盲目聽信非專業(yè)意見。
周玲
重癥醫(yī)學科主任
副主任醫(yī)師
廣東省婦幼保健協(xié)會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(yī)師協(xié)會母胎醫(yī)師分會產科重癥學組成員廣東省基層醫(yī)藥學會重癥醫(yī)學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惠州市醫(yī)師協(xié)會重癥分會常委從事內科及重癥醫(yī)學科臨床及教學工作20年,擅長急危重癥救治,熟練掌握普通內科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以及妊娠合并內科疾病的診治,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、糖尿病、妊娠合并甲狀腺疾病等方面臨床經驗豐富。
![]()
廣東省婦幼保健協(xié)會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
惠州市醫(yī)師協(xié)會重癥分會委員
曾在廣東醫(yī)科大學附屬醫(yī)院心血管內科進修學習一年,從事內科及重癥相關專業(yè)10余年,擅長心血管內科,消化內科,呼吸內科,內分泌科等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以及妊娠合并內科相關疾病的診療。